第116章 最灰暗的一作 (第2/2页)
最后问到李清泉那里,李清泉明确表示:“对作者的报答,可以用其他方式,不能用发表稿件来交换。”
王濛静静在位子上坐了许久,有编辑来找他,喊他两声他都没有发觉,那编辑只好默默将手中的稿子放在他桌上堆着的稿件上,没再打扰他,待他看到以后,自然就会处理。
陈世崇吃过饭,午休了一小会儿,又回到自己工位,审了几篇稿子,质量都有些差劲。
毫无所获,回想起上午他递给王濛的那篇稿子,他起身打算过去看看王濛的意见。
没成想王濛仍保持着他离开时那个姿势,仿佛就固定着,没再动过一样。
“王老师,我的那篇稿子您审了么?”
王濛没回答,倒是一旁的另一位编委好心告诉他。
“没审呢,王老师从上午开始,就一直盯着他那篇稿子了,这还没看完呢,饭都没来得及吃。”
“是么?”陈世崇一惊。
看的这么专注,至少说明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吧,不然也不能吸引他看这么久,还看的这样认真。
两人说话间,王濛缓缓放下手中稿件的最后一页,回味了一阵,才抬起头来看向陈世崇。
“.世崇同志,怎么了?”
“我是来找您问二审的稿子结果,看您好像还没来得及看。”
“不好意思,我刚刚看完上篇稿子。”王濛露出一抹歉色,“我这就帮伱审。”
“不着急、不着急,王老师,您这篇稿子怎么样?我看您看的特别专心。”
陈世崇一番话,也惹来了其他编委的好奇,这篇让王濛看的这么专注的稿子,质量究竟怎么样?
王濛几乎没有犹豫,直接道:“文学性很强,故事性也很强。”
这话顿时让很多编辑们对这篇稿子来了兴趣。
以王濛的眼光,评判任何一部作品,恐怕都会比较苛刻和严格,能让他都说出文学性、故事性俱佳这种话,说明这篇稿子写的一定很有水平。
“不过,想发表的话有一定风险。”王濛紧接着补充,“是否发表,需要李清泉同志来定夺,当然,我个人是倾向于发表的。”
稿子的调性比较灰暗?
众编辑自然明白王濛的意思,这篇是一部需要经由领导班子讨论的作品。
《京城文艺》的工作四平八稳,每一部有风险的作品,都会在编辑部里先行讨论,每个人都要给出意见,最后由主要负责人李清泉拍板。
“这是江弦写的稿子吧?”有人问。
“是他。”
“江作家的创作热情也太高了,这个月《荔枝》才在《收获》上刚刚发表,这就又写了一篇。”
“王濛同志,和他以前的作品比,调性怎么样?”
王濛直截了当的回答:“比他此前的任何一部作品调性都灰暗。”
其他编辑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也对这篇稿子感到更加的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能让王濛给出这样的一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