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同盟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秋佳节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秋佳节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秋佳节 (第2/2页)
  
  杨涟看去,盘内装着一个大大的月饼。
  
  “爹,娘让您切了月饼,家里人一起吃。”
  
  “好……”杨涟如老顽童般笑着,拿起旁边的刀,将月饼切成了六块。
  
  他正准备切下一刀的时候,男子拦住了他:“爹,大哥去京城做官了,家里只有七个人。”
  
  “嗯嗯……”经过提醒,杨涟记起了他那不愿苟安大理,追求名利的长子。
  
  “唉……”
  
  不知为什么,他叹了一口气,但很快,当他看向四周宅院的时候,又由衷高兴了起来。
  
  这些东西是他最大的财富,尽管它们不如杨涟家乡的老宅那么气派,但杨涟却为其感到自豪。
  
  家乡的老宅,那是祖辈赚来的,但这里的宅院,是他用双手赚来的。
  
  五年前,当云南大量人口迁移交趾、麓川之后,朝廷开始鼓励湖广、江西受灾的百姓迁移云南。
  
  由于思念,杨氏举家迁移到了大理府太和县。
  
  夫妻多年未见,杨涟自然高兴,但他更高兴的是,家中子嗣除了长子以外,其它四人都来了云南。
  
  他们来到之后,当地官府发给了四头耕牛和一头小驴,杨家子弟也在早已熟于农事的杨涟带领下,在大理一步步扎根。
  
  三年前,袁可立上台之后曾经废除了朝廷对曾经东林党人的流放。
  
  在大理的许多东林党人得知情况后,纷纷变卖了自己开垦的田地,带着银子,火急火燎的返乡。
  
  但杨涟不同,他与少部分东林党留在了大理,享受着这里的风花雪月。
  
  他们在官学之中担任国学教习,为的不是那几两俸禄,而是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但是不想闲着,因此在当地继续发光发热。
  
  三年的时间,杨涟成功当上了大理府太和县的官学院正,当时的他,比起当年中举时还要高兴。
  
  成了院正之后,杨涟极力邀请东林之中一些有学识的人前来大理,然而许多人并没有回信。
  
  显然,在许多东林党官员看来,大理是一个穷乡僻壤,他们自然不可能来这里教书育人。
  
  不止是老友,便是他杨涟的长子杨之易也不愿来大理做官,而是继续呆在京城,一边借助父亲的人脉在礼部任职,一边回绝父亲的各种想法。
  
  长久下来,杨涟也就明白了。
  
  人都是为了利,他杨涟曾经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所有人都追捧他,但他眼下只是一个“穷山恶水”中的官学院正,自然没有人搭理他。
  
  好在让杨涟唯一庆幸的是,朱由检始终未曾忘记他,每年依旧会让人送来几瓶御酒、贡茶来让他解解馋。
  
  闲暇之余,好友左光斗也写信慰问他,杨涟也就没了太多遗憾。
  
  他不能让大明变得更好,但有人能。
  
  来到云南的这么些年,他亲眼看着大理这个少民多,汉民少,生活当地还需要学习彝家话、白家话,一日三餐只能水煮白菜配糙米饭的地方繁荣起来。
  
  大量的彝家百姓被迁移到了麓川,他们的离去让太和县多出了许多土地。
  
  官府按照齐王的政令对百姓发地,便是杨涟家也按照人头分到了三十六亩地。
  
  算上他们家这些年的开垦,他们家一家六口,一共有九十二亩土地,每年除了自家吃的粮食,还能往外卖出六七十石粮食,换得二十七八两银子。
  
  这些银子,加上家中父子五人的副业,岁入一百来两倒也不是难事。
  
  杨涟自己担任院正,每年十五两俸禄。
  
  二子杨之言担任官学教习,三子杨之赋经营着一家茶馆,四子杨之才养花插花,五子杨之环在太和县担当县丞。
  
  除了长子没有听杨涟的话回到大理,其它的四个孩子都很听话的在大理这个给了自家父亲第二次生命的地方居住。
  
  以杨涟的情况,说句实话,他要是真的想,他甚至可以把杨家发展成为大理第一家族,但是他没有。
  
  他曾经的梦想也不过就是匡扶大明,让大明重回万历新风那十年的情况。
  
  现在他的这个梦想,已经有人替他完成了,而他也认识到了自己并没有政治上的才干。
  
  他是活在梦想之中的理想主义者,朱由检是活在现实中的务实主义者。
  
  对于怎么治理国家,朱由检用十七年的时间给杨涟上了一课。
  
  杨涟懂了,他也不再追求返回朝堂了。
  
  他现在想的,就是不知道当年那个低矮的小娃娃,如今到底成了什么模样。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大明报》,上面记载着朱由检在太原城完成了自己西巡的最后一站。
  
  关于这一路西巡的情况,他会在下下期写出一本更为详细的连载游记来揭幕,杨涟也很是期待。
  
  “有生之年,倒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够再见你一面……”
  
  抬头望着洁白的圆月,杨涟似乎在那一轮圆月中看到了当年十岁的朱由检。
  
  他不自觉伸手想要触碰,但下一秒,但听“彭”的一声,一轮轮烟花在空中绽放,冲散了杨涟记忆中的朱由检。
  
  “呵呵……哈哈哈哈……”
  
  记忆被冲散,杨涟没有生气,反而开怀大笑。
  
  他笑的不是那自己还在追忆,而是笑百姓的生活。
  
  那一轮轮持续绽放的烟花来自村外,还来自远处的太和县。
  
  烟花的数量,说明了大理百姓的生活情况。
  
  面朝苍山,头顶圆月烟火,几杯御酒下肚,杨涟也渐渐醉了过去。
  
  在醉梦中,他似乎回到了京城,在那灯火珊的人流中找寻着什么,末了嘴角浮现一抹笑意,深深睡去……
  
  “彭——”
  
  “好哦!”
  
  同样的烟花,同样的绽放,不同的是这轮烟花出自齐王府,而身处书房之中的朱由检也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低头记录游记内容的他不免也笑着抬起了头,看向了窗外的那一轮轮烟花。
  
  这一日的京城被朱慈燃取消了宵禁,这种事情放在朱由检执政的时候是不可能的,但朱慈燃是监国,他要取消宵禁,那自然就得取消。
  
  为了中秋节这天没有宵禁的日子,许多百姓早早开始准备,因此烟花络绎不绝的在京城上空响亮着。
  
  这举动虽然让兵马司和衙役们有些忙碌,但所有人都在忙碌中带着笑意。
  
  朱由检也是,他面前的游记,已经写到了进入山西之后的经历。
  
  他走过了朱慈燃走过的地方,不过是从反方向。
  
  一年半的时间足以发生许多事,改变许多人或事。
  
  朱慈燃在山西之中经历了七个县城,十二个集镇,三十一个村庄。
  
  然而,当朱由检按照他的脚步反方向行走的时候,其中有三个集镇,十二个村庄已经人去楼空。
  
  他们忍受不了旱情,最终选择了背井离乡。
  
  人去屋塌的场景在朱由检脑中挥之不去,压抑的同时,他也有一丝高兴。
  
  百姓走了,最少可以代表他们不用再忍受旱情了,他们可以去关外过更好的生活了。
  
  虽然背井离乡很痛苦,但一时之痛总比饿死家乡要好太多。
  
  这是山西之中第一件值得朱由检开心的事情,而第二件事情就是留下来的村庄和村民。
  
  由于许多村子迁移,加上冬季的积雪融化成雪水进入水库,没了那些村子用水后,共用一个水库的村子能得到水源变得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体现在的不仅仅是人的面貌上,还有人的生活上。
  
  下游的水田被荒废,但上游的旱地成为了水浇田。
  
  百姓们的日子比起朱慈燃探访的时候,过得好了许多。
  
  这些情况,让朱由检高兴了很久,哪怕山西的百姓们还没有办法过上云贵、两广百姓的舒服日子,但起码他们已经能吃饱了,不再像朱慈燃探访时候的饱一顿饥一顿。
  
  朱由检把这些都记载在了自己的游记中,并对游记做出了总结。
  
  首先是地方官员对移民的不上心,其次是百姓对迁移恐惧的原因,最后是朝廷长期以来对百姓压榨所导致的不信任。
  
  这些种种问题被朱由检写出来,又被他一一写出解决办法。
  
  这篇文章在午夜被朱由检完成,全篇包括了河套、河西、陕西、山西四个地方的民生风气和官场风气。
  
  尽管朱由检已经浓缩之后再浓缩,但全篇书从前天开始书写,整整写了三天,最后还是达到了两万六千多字。
  
  “这样一篇文章,恐怕需要《大明报》分为四个期刊放出。”
  
  朱由检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和肩膀,笑着开口,但当他抬头时,陆元高已经坐在旁边的书桌上睡着了。
  
  “这孩子……”朱由检会心一笑,起身将自己身上披着的大裘披到了陆元高身上。
  
  他不可否认陆元高曾经动用过自家父亲陆文昭的资源来为自己铺路,但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由检并不怪陆元高,况且这一路上,陆元高也学了很多东西。
  
  他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享受过他享受的。
  
  后世的科技他享受过,这个时代的权力和美女他也享受过。
  
  对于朱由检来说,物资上的需求早已满足,剩下的,便只有精神上的需求了。
  
  这个需求,恐怕就是弥补一些前世的遗憾。
  
  他自顾自想着,同时走到了窗前。
  
  看着空中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朱由检笑了,笑得很开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