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同盟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为兄消瘦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为兄消瘦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为兄消瘦 (第1/2页)
  
  “近来北直隶的物价,因赈济山西、陕西而上涨约两成,民间颇有怨声,认为是朝廷发行的天启通宝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殿下……这货币的发行,是否需要停一停……”
  
  七月的承运殿内,当朱由检正因为天气燥热而略微烦躁的时候,李长庚的话,和他递上来的奏疏,则让他略微有些不高兴。
  
  殿内,李长庚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朱由检的开口,而朱由检则是拿着手中关于物价的奏疏在皱眉。
  
  【至六月三十,北直隶米价每石六百文,水鸡十五文,鱼虾十七文,鹅值钱二百余文,鸡五十余文,猪肉每斤值钱三十余文,食盐二十文,麸糠每石二百文,香油……】
  
  这一本关于物价的奏疏,让朱由检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旱情带来的变化。
  
  他没有记错的话,天启元年他在燕山练兵时,每石米也不过五百五十文,水鸡和鱼虾更是六七文,猪肉每斤二十一二文,麸糠也不过百五十文一石。
  
  这么算起来,关于肉的物价基本都上涨了三成到五成,尤其是便宜的鱼虾更是上涨到了十七文。
  
  当年他可是用鱼虾来给腾骧四卫充作肉食的,就现在这价格,要是拿鱼虾给明军充作肉食,那非得把大明朝吃垮了不可。
  
  “渔价怎么这么高了?”朱由检放下了奏疏,心里清楚沿海百姓靠的就是吃鱼,如果渔价贵了,他们就只能吃继续吃米了。
  
  “南北运粮耗费极大,许多船只都被征调去运粮,不然根本不足以让各省米价维持在眼下的价格。”
  
  “皇店的渔船合计三万八千余艘,吨位超过五百吨的都被征调了,只有不到一万三千艘在海上打渔。”
  
  “加上近年来冬季变长,渔民在冬季时只能往深海而去,渔价自然降不下来。”
  
  “按照户部的统计,国朝内外渔家几近二十万家,大部分居于江南、两广、交趾、旧港,只有不到三成属北直隶和辽东、瀛洲。”
  
  “瀛洲渔价便宜,但辽东和北直隶渔价却十分昂贵。”
  
  “若是……”
  
  “好了。”朱由检打断了李长庚的话,他只需要大概知道为什么渔价飙涨就可以了。
  
  渔价飙涨他并不奇怪,毕竟按照历史走向,如果没有朱由检大力发展海贸和渔业,那崇祯年间北直隶的渔价可是能达到二十余文一斤鱼的程度。
  
  眼下渔价虽然涨了,但总归来说是因为其它肉价太贵导致。
  
  如果真的是百姓连鱼虾都吃不起,那米价涨幅不会才有这么一点。
  
  “山西的移民情况如何了?”朱由检询问起了山西移民的事情,不过不是问李长庚,而是问角落里的王承恩。
  
  “开年以来迁移平阳府、泽州、沁州、潞安府等地百姓三十余万人,按照今年入夏以来,山西南部滴雨未下的情况,估计下半年还能迁走二十万人。”
  
  王承恩翻找了一下迁移司的奏疏,找到后回应起了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也就是说,眼下山西的人口数只有不到五百万了?”
  
  “回殿下,确实如此……”王承恩作揖回礼,朱由检也看向李长庚:“山西的物价有降下来的情况吗?”
  
  “回殿下,比起去岁,约下降一到两成,主要还是因为大同、太原和辽州、汾州降了雨,田里有了粮食,百姓人心安定所至。”
  
  李长庚回答着朱由检的询问,并进一步对各省物价做了一个汇总:
  
  “陕西、河西、四川三省的物价,眼下全靠麓川、山东、湖广等地的铁路转运物资来维持,和去岁没有什么变化。”
  
  “米价上,陕西每石米六百文,河西每石米七百文,四川每石米四百八十文左右,山西则是降低到了七百六十文左右。”
  
  大明的百姓收入,这几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了朱由检分军屯田那一年的收入,但物价比起当年可是上涨了四五成。
  
  唯一能得到控制的只有米价,但以大明眼下的工业体量也很难控制下来。
  
  如果蒸汽轮船、拖拉机的数量能翻十几倍,那倒是有可能让大明北方恢复到天启四年的米价。
  
  现在大明的尴尬之处在于运力不足和开垦速度不够快,以至于东北耕地开发过慢,旧港、麓川、交趾三省多余的粮食运不出。
  
  交趾三省米价基本都在每石三百文左右,并且米价还在随着当地劳改工不断开垦新的田地而渐渐降低。
  
  长此以往下去,即便三省米价降到每石二百文,朱由检都不觉得奇怪。
  
  提高运力这种事情不是朱由检脑袋一拍就能提高的,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熟练的技工给他用。
  
  因此面对物价的飙升,朱由检除了干着急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今年第二批工业区完成后,立马开启第三批工业区和第四批工业区的投建。”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下令,同时也对李长庚说道:“金融司调一千二百万两银子给军备院建设第四批工业区。”
  
  “下官领命……”李长庚应了下来,而朱由检则是在推算第四批工业区什么时候能全部投产。
  
  大明的工业区建设以三年为单位,往往一个工业区全部投产后,第二个工业区会紧跟而上。
  
  在银子的勐砸,和官学学子成为工人的背景下,下一个工业区往往是上一个工业区三倍的产值和产量。
  
  例如眼下,随着第二批工业区在年底全部投产,大明的六年工业产能是每年两千四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七千二百台工业蒸汽机和两万四千台农用拖拉机。
  
  大型高压蒸汽机基本都是作用于轮船、火车,工业蒸汽机则是投入各类工厂,至于拖拉机则不用多说。
  
  除去每年需要送往齐国的三分之一外,留在大明的机器数量分别是一千六百、四千八百和一万六千。
  
  火车车头还在不断地组装使用,不过每年的使用量也就在四五百左右,因此剩下的都可以用作轮船。
  
  “天津船厂的技工在成熟后,可以派往其它几大船厂,第四批工业区也可以考虑在沿海和四川、湖广、江南布置了。”
  
  “除去火车所需的机器,其它机器一律投入蒸汽轮船的建设。”
  
  大明的蒸汽轮船,实际上就是木质的蒸汽轮船,想要建造钢铁的蒸汽轮船,目前大明的技术还达不到。
  
  不管是焊接技术还是钢铁产量,大明都达不到用钢铁来建造船只的水准。
  
  目前全力建设铁路,就已经消耗了大明七成以上的钢铁,想要制造钢铁的蒸汽机船,要么就是降低铁路建设的速度,要么就是提高钢铁产量。
  
  前者朱由检不可能做,所以只能等着工业不断投产,继而增长的钢铁产量。
  
  按照现在的速度,天启十八年就能等来第三批工业区,所有机械数量增长三倍,天启二十一年迎来第四批工业区,再度增长三倍。
  
  如果朱由检天启二十四年才就藩,那他可以看到第五批工业区全部投产。
  
  届时,大明的工业产能将达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甚至更高。
  
  每年仅凭机械就能开垦上千万亩耕地,只需要两千万农民,就能将大明九亿多亩耕地种植、收割。
  
  不过到那个时候,大明的耕地恐怕远远不止这个数量。
  
  朱由检还在畅想未来,李长庚却见没有什么事情,作揖告退。
  
  王承恩看着他离开,过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殿下,今年的拖拉机送往齐国后,齐国的拖拉机数量就能达到两万一千余台了。”
  
  “后年齐国的工业区也能投产,年产六千台拖拉机,国朝这边是不是……”
  
  “继续。”朱由检瞥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却脸色为难道:“按照机械的价格,王府的存银已经不足百万两了,顶多明年就要花光。”
  
  王承恩说出了他为什么询问是否要停下运输的原因,因为朱由检曾说过,大明运出去齐国的东西,齐国都得支付金银才能运走。
  
  这么一来、齐国的工业化速度自然很快,但齐王府的存银却消耗得更快。
  
  朱由检花银子大手大脚惯了,往往心思都在国库上,没怎么关注过自家的齐王府库。
  
  经过王承恩这一提醒,他才发现自己的齐王府库居然也要空了。
  
  正常来说,齐王府的收入就是朱由检的那十几万两俸禄,然后再加上朱由检挂名打仗后的战后缴获、赏银分成。
  
  不过这几年朱由检一直没有打仗,也没有挂名打仗,因此齐王府的收入自然就只有那十几万两的俸禄,加上齐国那边金铉命人开采的金银了。
  
  齐国那边的金银矿开采速度一直上不去,总结下来还是劳改工不足,另外火药产量没有上去。
  
  只要朱由检批准,当齐国的金银产能也会提高。
  
  “让金铉放开手脚开采金银,瀛洲的劳改工,他也可以视情况调用,至于移民的事情,今年只接受工匠及其家属的移民。”
  
  “火药的事情,也让金铉自己看着办,总之我每年要见到上百万两银子的产出。”
  
  “奴婢领命……”王承恩闻言应下,但过后他还是说道:“即便有百万两产出,恐怕也承受不起每年数万台机械的运往。”
  
  “承受不起?”朱由检嘴角一挑:“我这国不是为自己监的,是为皇兄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